22 pictures to share - Sorry for no time to add the captions
Tuesday, January 28, 2014
Field Trip #2 – Highway 101 – Conejo Connection
22 pictures to share - Sorry for no time to add the captions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Capture 'Now' & Live 'in the Moment'
Many
friends and co-workers have asked me about my retirement ever since I made the
announcement in October. Yes, surprised, confused, anxious, sad, excited,
and happy are all in my mixed bags of feelings. I said to myself, ‘I
think the time is mature now and I‘d better listen in my heart.’ And I shared
it with Ben, my forever-faithful husband. Of course, he was on my
side 100%. Our love for our children is unconditional, no string
attached. It’s just like the seeds we both planted
before. With the right environment and nutrients, we provided
them. They grow up wisely and healthily and start to plant the seeds
of their own. Without any doubt, the best gift we can ever give them
now is that ‘unconditional love’ to love their own children. – Our grandson.
We all know there are difficulties along the way. It’s just like a part of our life. What I am looking for at this stage of my life is truly capture ‘now’ and live ‘in the moment.’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and mother and son-in-law will only be temporary while the bonding will be forever strong. I listen in my heart, that we will be ok, and things will turn out to be the way we all trust ourselves in the end.
So,
every day, I would wash my worries away, just like the way I wash my grandson’s
cloth diapers. I soak them up and hang each one of them on the
clothesline my son-in-law built per my instruction. Both my daughter
and son-in-law are Californians, but I am not. They must know the
state law - Right to Dry - and the community regulations allow them to do
so. When I am done with the chores, I come in and stand
outside of the nursery room to listen to the baby’s breathing in his sleep, I
cherish the time when he is playing with me tossing the toys impulsively
without any control. He is just learning to explore the world by
grabbing and putting everything in his mouth. I am too in his territory,
but in different ways. I bask in his laughter and relish his
innocence. The sweet smell just fills my heart. When I
relay all my feelings to both my daughter and son-in-law after they are home
from work, together, we all let our happiness seep in.
I know the massive winter storm and frigid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coast this week was a little inconvenient for you all. Shoveling the driveway or digging out your car can also be a wonderful form of exercise to raise your heart rate and burn extra calories. So, Shirley, Shawn, and Lydia, you all had today’s work out already. There is no need to walk three miles around the neighborhood anymore. And think of it, Lydia, you had an extra day off from the Government snow closure announcement and Shawn also had his day off as your personal chauffeur.
So,
Shousun, Lydia and folks, please capture ‘now’ and live ‘in the moment.’ Once
you are in, the threat of California earthquake will probably be an
inconvenience just like the east coast’s snowstorm.
p.s. Thanks Ben, my husband sent my sweet home pictures
after the snowstorm in Maryland. At the same time, I was under the
lemon tree in sunny southern California to save the environment – drying my
grandson’s cloth diapers.
Monday, January 20, 2014
Field Trip #1 - After Retirement - Highway 126 VISTA
Saturday, January 18, 2014
素娥隨筆 - 文稿 一篇之4 - 台灣出版狂人︱林文欽
就讀中和國小時,作文「我的志願」中,林文欽從來沒寫過要當個老師,「我最看不起形象崇高的老師,譬如規定學生要講國語,每個外省老師講的卻是濃重鄉音的國語,如何以身作則?如何教導學生講出標準的、字正腔圓的國語?」林文欽再補充:「當然,我沒有耐心,不想誤人子弟。」
就讀虎尾高中時,常跟教官吵架,大學時更因此而被記大過,差點不能考預官。「教官類似目前的交通警察,只會躲在暗處拍照開罰單,而不盡力設法疏導及改善交通狀況」。
在高中時代,也寫了十多篇的小說,發表於《聯合報》、《中華副刊》。林文欽說「那是青澀少年,強說愁的作品」。在虎尾糖廠任職的父親當過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雖是老國民黨員,卻常有反國民黨的言論。這個鄉村小,知識份子的反叛家庭,就這樣造就了怪胎林文欽的天生反骨。高中畢業後,考上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制式的文科教育及封建的國學科班學程,讓這位流放的慘綠少年,終其大學四年,僅寫出兩篇像樣的短篇小說,分別發表於《中外文學》及《台灣文藝》。
一九七九年任職三民書局編輯部,三個月即升任主編,當時正是三民書局的出版高峰期,不但出版教科書,更廣括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類,姊妹公司「東大圖書公司」出版文史類的《滄海叢刊》,吳錦發及彭瑞金的第一本書就在此出版。全部種類的書籍都在林文欽手上編輯,以三天一本書的進度,在三民書局的三年十個月,所編之書,更是超過伍佰種書,因而受到三民書局老闆的重用及賞識。
一九八二年九月,三民書局給林文欽優渥的月薪遠超過當時大學教授的薪水,每年六個月年終獎金,配有宿舍。他卻深深自覺:當個編輯是永遠無法出版自己想出版的書。為了圓出版大夢,只好離開三民書局,並向親友籌款,創辦了「前衛出版社」。
開墾暢所欲言的園地
一九八二年,林文欽秉持著一股熱忱創辦〈前衛〉,讓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作家在戒嚴時期,擁有了一塊暢所欲言的園地。林文欽更立下心願,要台灣作家都在〈前衛〉集中出版作品,並自許為「台灣論述」、「反對論述」的大本營。
「美麗島事件」事發後幾夜,他去看同鄉作家宋澤萊,兩人喝著苦酒。當時宋澤萊常發表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打牛湳村系列》描述農村的辛苦,確實破壞了國民黨建立的歡樂農村景象,「擔心也會受到國民黨清算逮捕的宋澤萊,跟我苦酒一杯又一杯,當時氣氛肅殺。」惺惺相惜的兩人自此結為莫逆之交,也成了林文欽心目中最偉大的三位臺灣作家之一,另外兩位則是李喬及東方白。對於這三位作家,林文欽是衷心的欽佩,他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作家,不但要有豐厚的作品數量,小說作品中更要掌握台灣的土地、人民和感情的脈絡,才能讓外國學者瞭解台灣的整個發展史。」
戒嚴時期,別家不敢出版,我敢!
從一九八二年初創至一九八八年,〈前衛〉以本土作家的作品為最大宗。其中包括鍾肇政、劉克襄、林雙不、宋澤萊,以及李喬等人,所有的文學創作幾乎都集中在〈前衛〉出版。
戒嚴時期,別家出版社不敢為一些黑名單的作者出書,林文欽先生全部一手包辦。此時﹝前衛叢刊﹞及﹝新台灣文庫﹞率先發聲,也為台灣的前衛思想,開闢了園地。
一九九○年林文欽赴美接受美國紐澤西「關懷台灣基金會」頒發的「台灣文化獎」,二○○○元的獎金,充當了旅費。去美國領獎時,不知為何美國政府竟只給他二十一天簽證,讓他在美國參加美東夏令會及美西夏令會,計九天之外,餘十二天跑了九個地方,「幾乎滲屎,回國後就胃出血,吐了一盆血!」那是他唯一的一次美國行。之後,與美國台灣出版社合作,引進美國﹝台灣文庫﹞,出版當時的禁書,如吳濁流的《無花果︱台灣七十年的回想》等,並讓台灣人認識了江文也及郭雨新。前衛出版的﹝新台灣文庫﹞就是美國﹝台灣文庫﹞的台灣版。「我很高興讓台灣民眾能光明正大的看台灣的禁書,造福了台灣文化界,更認清了台灣的歷史」。
林文欽將﹝新台灣文庫﹞第一本至第十三本書以盒裝套書出售,未上市,二○○○套已全部被訂購光。這套書包括:林衡哲編《現代音樂大師︱江文也的生平》、吳濁流著《無花果︱台灣七十年的回想》、彭明敏著《自由的滋味》、謝理法著《台灣出土人物誌》、施敏輝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黃武東著《黃武東回憶錄》、陳芳明編《楊逵的文學生涯》、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張良澤著《四十五自述︱我的文學歷程》、張富美編《台灣問題討論集》、吳濁流著《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李喬著《台灣人的醜陋面》、陳永興著《拯救台灣人的心靈》。
在戒嚴時期,〈前衛〉還出版了下列書籍:
一九八七年,鍾肇政《卑南平原》〈長篇〉、宋澤萊《弱小
民族》。
一九八八年,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等待燈籠花開時》
《蓬萊誌異》。
反對運動列車上,頻頻獲獎
一九八八年起,為了急遽轉型的台灣政經社會,前衛出版品兼及台灣歷史、政治、社會、文化,乃有【台灣文史叢書】、【新台灣文庫】(與美國台灣出版社合作同步出版)、【台灣研究叢書】(與台灣研究基金會合作)、【教授論壇叢書】(與台灣教授協會合作)等意識啟蒙及人文教化的叢書出刊,並曾結合台灣菁英作家創辦《台灣新文化》雜誌,及接辦台灣前輩作家吳濁流所創刊的《台灣文藝》雜誌。
台灣剛解嚴的那幾年,也是抄書查禁最兇的時期。不過〈前衛〉卻也因為搭上反對運動的列車,使得許多反對運動論述的著作,得以一版再版。而〈前衛〉出版的書籍也因此一再獲獎,這是出版社與作家的無上光榮。前衛的獲獎榮譽榜如下:
一九九○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東方白《浪淘沙》。
一九九一年,吳三連文學獎:東方白《浪淘沙》。
一九九四,年台灣筆會本土十大好書:林衡哲、張恆
豪編《復活的群像》、莊永明《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作家全集(戰後第二代)。
一九九五年,台灣筆會本土十大好書:鍾逸人《辛酸六十年》
(下)、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李喬《台灣.我的母親》。
一九九六年,台灣筆會十大好書: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
記》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王昶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
起與發展》。
一九九七年,巫永福文化評論獎:戴天昭《台灣國際政治史》
巫永福文學評論獎: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行政院新聞局第十五次推介優良課外讀物:陳義仁《信耶穌得水牛》、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鍾理和《笠山農場》、葉石濤《台灣男子簡阿淘》。
一九九八年,巫永福評論獎:陳玉峰《台灣生態史話15講》。
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六次推介優良課外讀物:施並錫《紐約藝術現場掃描》、《牛事一牛車》、鍾肇政《望春風》、林建隆《林建隆俳句集》、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一、二。台灣筆會本土十大好書:鍾肇政《鍾肇政回憶錄》、陳玉峰《台灣植被誌》第三卷、林雙不《回家的路》。
一九九九年,第三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鍾肇政﹝鍾肇政作品集﹞。第二十二屆吳三連文學獎小說類:黃娟﹝黃娟作品集﹞。
行政院新聞局第十七次推介優良課外讀物:施並錫《讚頌花開》藝術手札(二)、鄭清文等《一九九七台灣文學選》、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三。台灣筆會本土十大好書:謝里法《台灣心靈探索》。
二○○○年,行政院第十八次推介優良課外讀物:陳玉峰《土
地倫理與九二一大震》《台灣山林與文化反思》、莊永明《台灣歌謠追想曲》、張明雄等《躍昇的城市︱台北》、廖永來《廖永來詩選》、湯瑪仕《祖國,您好》。
二○○二年,第六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陳千武《陳千武集》。
二○○三年,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鍾肇政;鳳蝶獎
陳玉峰。
開闢純粹本土的文學清流
一九九一年由鍾肇政任召集人,出版【台灣作家全集】,至二○○二年最後一本《周金波集》,全套共五十一冊。含日據時代作家十冊,戰後第一代作家十一冊,戰後第二代作家十五冊,及戰後第三代作家十五冊。
創立前衛出版社時,林文欽對「出版大夢」敘述:「要將台灣作家失散在各個書局及無人整裡的作品,分成老、中、青三代系列整理,以較有水準的編排、印刷及裝訂,跟中國文學相拼,不能讓台灣文學給人看扁。我沒錢,當然只能募款,絞盡腦筋想出來的廣告詞是:贊助出版,功德無量,阿彌陀佛。當時剛解嚴的政治氣氛及史無前例的台灣作家作品總整理,熱心助印的就有五○○多人,一人九○○○元,完成了我的出版大夢」。【台灣作家全集】也成了林文欽最驕傲的套書,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創世之舉。雖然當初林文欽計畫要分為小說、散文及詩三部分來出書,散文卷的編輯委員都已安排就緒,卻因缺錢而捨棄散文卷及詩卷的出版,不過這套小說卷已讓林文欽心滿意足!
雖然這套書沒幫〈前衛〉賺多少錢,卻幫〈前衛〉賺了不少的名聲。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及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內喜見【台灣作家全集】的林文欽感嘆地說:「台灣的大學圖書館內幾乎看不到整套的【台灣作家全集】,因為各單位圖書館在文建會體制下的編列預算太少了,只好自謀生存之道,仰賴上級配書,圖書來源有兩種:一、眾多出版社中,獲選欽定的書籍,必是具有政治及商業機制,也有利用二、三折的廉價拍賣書籍充填圖書館,自是官商勾結的產物,更遑論品質的優劣與否。二、個人捐獻的書籍,當然品質良莠不齊。這些書放在圖書館內,讓青年學子翻閱,真是殘害學生!」
林文欽基於對台灣本土的愛,一九九四年十月成立關係企業「草根出版公司」,開闢一股純粹本土的文學清流,出版系列的本土文學叢書,以行動及努力表明他的本土愛,計有以下七系列:
苟延殘喘,期待再創奇跡
二○○二年七月十五日隆重出版了策劃八年的【王育德全集】。王育德博士是世界語言學界公認的台灣語言權威,也是無數台灣熱血青年的思想啟蒙者,他自一九四九年逃亡到日本,迄一九八五年逝世為止,一直都是國民政府頭痛的黑名單人物,不僅本身無法再回到他心愛的故鄉台灣,連他在日本出版的全部著書,在台灣也都屬「禁書」之列,台灣人大都無緣讀到。在林文欽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語言及歷史專家,集才氣、骨氣、勇氣、傲氣於一身的台灣典範,也是台獨運動教父、台語研究權威、新劇創始人。他的作品全是日文寫作,不懂日文的林文欽藉著一些懂得日文的朋友轉述介紹,開始認識並欽佩這位台獨運動的先知。
王育德博士的著作涵蓋面很廣,除學術性的台灣話、福建話研究外,也包含專門性的歷史學、政治、社會、文學評論,及創作性的小說、隨筆、劇本等。身為台語研究學者兼台獨運動理論大師,其著述是台灣人學識的智慧結晶,也是台灣良知的總體表露,即使放之世界,亦能閃耀金字塔般的光芒。
林文欽說:「前衛出版社忝為台灣本土出版機構,企畫出版【王育德全集】是多年來的宏願、使命和責任。由於王先生的著作都以日文寫成,前衛出版社特別成立編輯委員會加以彙整漢譯,共編為十五卷。王先生有言,他寫書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寫給台灣人閱讀,今天【王育德全集】能完整地在他朝思暮想的台灣故鄉出版發行,是歷史公道,也是淑世天理。」
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加上SARS的光臨,兩三個月下來,每家書店都門可羅雀,書店的退書漸多,林文欽已深深感受到:出一本賠一本。然而為了堅持當初的理念,林文欽只好咬緊牙關,繼續出書,大有力挽狂瀾之勢。
二○○一年隆重推出36K精緻軟精裝手掌書【台灣文學讀本】。
二○○三年推出「從總統到市井小民都應認真一讀」的【台灣國民教養新書】更是林文欽最得意的套書。36K軟精裝的手掌書攜帶收藏都方便,「希望培養台灣新國民的真正氣質,希望能像歐美各國,甚或跟日本及中國一樣,台灣國民也有明顯的氣質」,為堅持「增進人文素養,改造國民氣質,重塑台灣精神」的理念,前衛出版社不惜虧本,出版了《台灣血統》《台灣常識》二書。